紅外分光光度計多采用雙光束系統,即將光源發出的紅外輻射分為兩路——參比光束(穿過空白對照物如空氣)和樣品光束(穿透待測樣本)。兩束光經過相同的光學元件后由探測器接收,并通過對比兩者的信號差異來消除環境干擾,提升測量精度;使用高衍射效率的光柵作為色散元件,將復合光分解為單一波長的光,再通過計算機控制的檢測器記錄各波長下的吸光度數據。結合專用軟件進行分析處理,生成特征性強的紅外光譜圖。
物質分子中的原子處于不斷運動狀態,表現為伸縮振動、彎曲振動等形式。當特定波長的紅外光照射樣品時,若其能量恰好匹配分子某個基團的振動頻率,則會發生共振吸收,導致該波長的光強度減弱。通過檢測不同波長下的吸收程度,可反推出物質含有的化學鍵類型和官能團信息。
紅外分光光度計的測定步驟:
1.預熱與檢查:開啟儀器電源,等待其穩定。設置常用工作參數狀態。同時檢查樣品室是否清潔且無雜物殘留。
2.路徑調節與基準校正:根據需求調整光路或使用內置程序進行自動校準,確保參比光束和測量光束的準確性。例如,通過軟件設定空白對照實驗以消除背景干擾。
3.輸入樣品信息及參數設置:在配套的程序界面中輸入樣品名稱(如按F4鍵),并通過功能按鍵設定測試條件,包括掃描范圍、分辨率等關鍵參數。
4.放置樣品并開始測量:將制備好的固態、液態或氣體樣品放入專用附件中,避免觸碰透光表面;啟動掃描程序獲取紅外吸收光譜圖,實時監控數據變化。
5.數據處理與分析:利用軟件對采集到的圖譜進行處理,識別特征峰位置與強度,結合標準數據庫或文獻資料解析官能團結構信息。